2023年,大連商品交易所以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為契機,提高政治站位,強化為民情懷,將常態化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作為“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重要載體,通過深入開展市場調研,發揮呼叫中心功能,認真傾聽市場呼聲,推動優化交割管理、降低市場參與成本、提升服務水平等33項辦實事項目落地見效,切實將貫徹落實主題教育學習成果轉化為為民服務的生動實踐。
一是認真傾聽市場“急難愁盼”,靶向施策,有效響應市場訴求。一方面,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有關要求,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傳承“四下基層”優良作風,深入產業一線訪實情、問需求、解難題。交易所領導班子帶隊先后赴廣東、湖南、福建等18個省級行政區、31個城市的近100家行業協會、產業企業及金融機構開展市場調研,深挖制約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堵點、痛點、難點。全所一盤棋及時建立工作臺賬,逐一明確具體措施和完成時限,確保破題解題見效。另一方面,深入踐行為民服務的初心,推進呼叫中心建設提質增效,聽難事、辦實事、解民憂。大商所于2022年3月上線呼叫中心系統,市場主體通過撥打400總機電話,即可實現一號通達全部業務的服務效果。2023年大商所對呼叫中心服務進一步升級,對來電全流程跟蹤服務,保障所有來電均能及時得到明確回復。2023年大商所呼叫中心累計接聽電話12011個,已成為交易所高效傾聽中小投資者聲音、評估改善工作、有效回應市場關切的重要渠道。通過“走出去、請進來”雙向渠道,大商所持續將解決市場關注的難點和熱點問題作為提高服務能力的重要手段,堅持舉一反三,找準問題根源,建立健全工作機制,不斷提高市場各方的獲得感、滿意度。
二是立足實際,動態優化調整合約規則,以更好制度供給推動期貨市場功能有效發揮。在豆粕期權、玉米期權上市初期,為嚴控市場風險,避免交易者在了解熟悉新工具的過程中因大額錯單交易導致巨額損失,大商所設置了較為嚴格的最大下單數量。隨著市場逐步發展成熟,關于調整豆粕期權、玉米期權最大下單數量的呼聲日漸升高。為更好滿足產業客戶需求,結合市場交易運行情況,2023年7月,大商所將豆粕期權、玉米期權最大下單數量分別調整為1000手、2000手,使期權品種與標的期貨的最大下單數量保持一致,便利產業客戶利用期貨和期權協同管理風險,這一舉措得到產業客戶一致好評,期權市場參與度明顯上升。截至2023年年底,豆粕期權、玉米期權參與交易客戶數分別同比上升23.13%、27.91%。
對期權規則進行調整只是大商所持續跟蹤產業變化、立足市場實際、動態推進合約規則優化調整的一個縮影。圍繞“服務面向實體經濟、創新緊跟市場需求”理念,過去一年,大商所不斷通過更好制度供給推動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2023年5月,夜盤交易品種增加第二天早盤集合競價業務成功上線,切實保障中小投資者利益。6月,在鐵礦石期貨試點基礎上,在豆粕等6個品種臨近交割合約上引入做市商,促進合約連續活躍,以更有效的市場定價滿足企業連續生產套保需求。11月,延長期權合約最后到期日,與現貨套保時間段相匹配,更好滿足產業客戶套保需求,深化期權市場功能發揮。此外,2023年大商所還通過增設交割庫、擴大廠庫標準倉單最大注冊量、優化協議交收方式等措施,提高交割資源配置效率,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深度參與期貨交割提供便利。
三是降本減費,支持實體企業發展,助力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增長。大商所持續落實中央減稅降費有關要求,自2020年起逐步實施了標準倉單作為保證金手續費和交割(含標準倉單期轉現)手續費免收的措施。2022年進一步免收標準倉單轉讓貨款收付業務手續費,同時將標準倉單期轉現手續費免收業務范疇進一步擴大至全口徑的期轉現業務,進一步降低產業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成本。
2023年,大商所通過降低期貨交割手續費、期轉現手續費、標準倉單轉讓貨款收付手續費、標準倉單作為保證金手續費等4項費用,免收套保交易手續費,累計減免產業客戶手續費3.3億元。進一步優化降低廠庫擔保品比例的試點方案,覆蓋生豬、鐵礦石品種的主要代表性廠庫,為企業節約擔保品占用超3億元,有效降低實體企業參與成本,為經濟恢復發展提供助力。
四是多措并舉便利市場參與者,全面提升服務質效,營造良好市場氛圍。近年來,國內石化產品貿易普遍采用以“期貨價格+升貼水”的基差貿易方式進行現貨定價,以對沖現貨價格風險,提前鎖定原料采購成本或者銷售利潤。但由于缺乏具有公信力、靈活高效、期現對接緊密的交易平臺,買賣雙方在進行期現業務操作時,時間、價格難以準確匹配,往往出現滑點現象,影響點價和套期保值效果。大商所聚焦市場發展難題,開發上線期現一體化業務系統,滿足產業期現業務在一個平臺上一體化操作的訴求。截至2023年年底,龍頭企業恒力石化通過大商所期現一體化業務系統,累計對約3萬噸苯乙烯同步開展了基差貿易及套期保值。
此外,為更好地引導期貨公司會員做好面向實體企業的期貨業務培訓、做好為產業客戶的“送課上門”,全面提升服務質效,大商所在支持會員市場培育活動中實施備案制,不斷提升工作便利性,2023年,共支持140家會員單位開展1470場活動,累計培育16.37萬人次,通過結合產業客戶業務特點和風險管理需求的培訓活動,及時傳遞交易所監管思路與理念,增進監管與市場互信,為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五是探索產業服務模式升級,打造“銀期保”模式,服務鄉村振興戰略。2023年,黑龍江雞西地區受極端天氣影響,出現了大豆減產情況。但是,部分農戶并未因為天災而減少收入,受益于大商所的農保計劃“銀期保”大豆專項項目,不僅彌補了因極端天氣導致的收入損失,還在種地前就獲得了信貸支持,收獲后由龍頭企業定向收糧,解決了賣糧渠道問題,并且獲得二次點價的機會,后期價格上漲仍能進一步獲得收益,實現了從信貸到收入保障再到售糧的全鏈條保障。
“銀期保”模式即是大商所2023年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優化“保險+期貨”項目模式的成果。2023年,為服務國家大豆及油料擴種工程,助力鄉村振興,針對黑龍江大豆種植規模化發展的特點,交易所瞄準“融資難”和“售糧難”兩大問題,以傳統“保險+期貨”模式為基礎,系統性引入商業銀行和龍頭企業,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雞西市、黑河市下轄的7個縣區創新性推出8個“銀期保”大豆種收專項項目,將收益保障從種植環節擴展至整個經營周期。在大商所和7家期貨公司、4家保險公司、4家商業銀行等各參與方的積極推動下,8個“銀期保”項目順利落地,服務規模化種植主體22個,覆蓋種植面積33.24萬畝、現貨量約5.45萬噸,涉及保費1942萬元、貸款數額6806萬元。目前賠付率約140%,補償部分農戶因天氣減產和價格下跌遭受的損失,保障種植收益,提振種植大豆的積極性。
2021年以來,大商所已連續3年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累計落實辦實事項目123項,讓市場各方切實感受到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速度和溫度,不斷提升各方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下一步,大商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市場和廣大中小投資者的關心關切,奮力譜寫推動中國特色現代期貨市場發展、助力金融強國建設新篇章。